首页  暂存内容  学习园地  理论研究
坚决反腐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教育干部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09-12-10
梁煜璋 
2009年11月13日18:1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如“四大考验”、“六大问题”。而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干部的腐败。所以,《决定》强调“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干部的腐败,尽管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国际现象。但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或地区,腐败的程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起码表明:只要切中问题,把握机遇,采取的思路正确、方法得当、措施得力,腐败还是能够有效治理的。
  有效治理腐败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就是教育。放松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无疑是动摇了根本,现实中社会上的那些不良思想和各种诱惑就会冲垮一些干部思想上的篱笆。
  我们注意到,有不少干部的腐败,是因为其缺乏必要的免疫,面对“糖衣炮弹”不堪一击。这倒未必是“糖衣炮弹”进攻的威力有多强大的缘故,而是那些干部像是吃了“慢性毒药”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摸到了牢狱之门,才如当头棒喝有所警醒。
  无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正是这种慢性病毒的威力。而这种威力的奏效,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没有预防或缺乏免疫。正如干部的腐败,一方面表现为教育的免疫功能不强,另一方面则可以归咎于一些干部的麻痹大意,甚至麻木不仁。
  现实中,很多干部的腐败,是在其不认为是腐败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这种认识的误差是根源于对自己的定位。当一般干部时,他们会认为自己又不是领导,想“腐败”也不够格;当到了一定领导职位上时,他们又会认为那些大领导做得、没事,我这“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和事儿”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让我们想起周总理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中谈到的一个思想。他从“领导者的定义”引出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以工作为区别”的工作人员,“虽未直接做领导工作,但实际上仍是领导干部。”这就是告诫我们的干部,不要轻贱了自己,要正确对待和严格要求自己,从中引出工作的责任感来。
  由此看来,那些麻痹大意,甚至麻木不仁的干部的腐败或“被腐败”,又何尝不是轻贱了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弱化甚至失掉了对工作的责任感,吃下了一副副“慢性毒药”也浑然不觉,便一步步地被“糖衣炮弹”击中和打到的呢?
  而干部在腐败上表现出的麻痹大意,甚至麻木不仁,除了自身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育的失误,没有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免疫。干部教育不是时时处处都在搞吗?失误在哪里?
  其实教育的失误,形象地说,就是“西药”成分多了,“中药”成分少了。具体表现在:一是物质奖励多了,道德教化少了;二是强调务实的多了,强调务虚的少了。总之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在弱化,而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我们的中国特色和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这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
  现实中,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的不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很不谦虚,很不满足,即便获得提拔、当上领导,也是颇多怨言。比如“我早就该提拔了”、“我应该晋升更高的职位”,等等。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对一些用人不正之风的不满。但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问题却是他们对获得的领导职位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为他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自己的“能力”或“资历”与获得职位的“权力”去比较,以及横向人际间的比较。他们潜意识中的领导就是权力,而不是服务,不是责任。而在这方面,我们给予这些领导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这些看起来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却无法在干部的头脑中扎下根来,这就是潜在的致命的危险。
  而另一方面,干部的自我教育和被社会的教育,却又是极度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比如权术、厚黑学、潜规则等等。这些对于强化领导对权力的贪恋确实是潜移默化的,有的更是“立竿见影”。至于领导本应具备的道德楷模特质和情感投入等则轻易地被吞噬、湮没或被边缘化了。即便有,也不过是用道德和情感的“作秀”为其滥用和扩张权力“镀金”。这也是现在一些领导虽然手中有权力但在百姓那里却没有口碑和威信的一个原因。
  我们有的干部境界不高,格局不大,究其根源就在于没有通过公共的教育为其打开视野,解开胸襟,缺乏道德的滋养。因而容易在现实的诱惑之下失掉对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的理性判断,放松对腐败危险的高度警惕,最终自食其果,自取灭亡。但愿这样的悲剧能唤醒我们对干部教育的重视,并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广大干部接受普遍的免疫,在兴党强国、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多出成绩,少出问题,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