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暂存内容  学习园地  理论研究
把“什么是党性”讲清楚
发布者:
监察审计处
发布时间:
2016-06-03

《党性是什么》,陈培永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点击查看原图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指出党员干部要讲党性,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并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那么,什么是党性?这是一个有必要深入思考和进一步讲清楚的重要问题。

■“党性”仍然是中国政治话语中一个众所周知却又鲜有人讲清楚的词汇

可以说,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理论中,党性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被谈论的场合非常多。党性原则、党性修养、党性觉悟、党性教育、党性锻炼、党性分析等等,构成了一个关于党性的词汇库,其内容之丰富,意义之重大,恐怕少有人不知道。

但与强调党性重要、注重党性修养不相匹配的是,党性理论本身还不够成熟,关于党性的概念,应有的理论共识并未形成。到底什么是党性?它从哪来?它有何内涵和外延?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清晰的回答。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模糊地使用党性概念,而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同样谈论党性问题,表达的却是不同的意思,谈论的却是不相关的事情。可以说,党性仍然是一个众所周知却又鲜有人解释得清楚的词汇,是一个我们经常去讲却又很难讲清楚的词汇。

■在党性问题上,不仅仅是概念界定不清晰的问题,还有错误的观念问题

如果认真去分析的话,我们还会发现,在党性问题上,不仅仅是概念界定不清晰的问题,还有一些现象需要注意,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值得我们警醒。兹举几个方面如下:

一是对党性的泛用和滥用。什么场合都讲党性,什么方面都讲党性。一件小事也讲党性,一个小会也讲党性,一个想法也讲党性,好像上升到党性的问题,就显得有水平,有高度,有原则。殊不知,越是重要的词汇,就越要慎用,讲得太多了,其结果不一定会凸显它重要,反而会把人讲烦了,从而把本来一个很好的东西给糟蹋了。

二是党性过时论、无用论。即承认党性确实在老一辈共产党人身上有,而且也确实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时过境迁,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再讲党性过时了,没用了,注定是空话,根本吃不开;追求个性、追求自由已经是公认的价值观念,讲党性已经不合时宜了,只会带来对个性、自由的压制,会带来党内不民主、社会不民主,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把党性与自由、民主对立起来,把讲党性等同为反自由、反民主,这种思想倾向危害性极大。

三是对党性的过度拔高。即认为党性是“高大上”的代名词,讲党性,好像就是要满脸严肃,满纸大话官话,就是要无视现实生活,不顾物质利益,就是要把人从人间带到天堂,让人不食人间烟火,变得崇高无比、无比高尚。党性理论不接地气,根本不管党员干部的现实生活状况,只会硬生生把党性变成一个没有现实感、没有具体所指,只会出现在讲话和文件中的抽象概念。

四是党性的“两张皮”现象。过度拔高党性,必然会出现一些人只是口头上讲党性、实际上自己都不相信更不会去做的现象。个别干部讲党性,其实坚持的是“我只对你说”,只是让别人听、让别人去行动;而听党性言论的人实际上也不相信,他们想的是:你讲你的,我从来不相信你就有党性,你也别指望骗我,让我去增强党性。如果党性成了人人都讲其重要但人人都不相信的东西,这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将是多么危险。

■讲清楚“什么是党性”,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无论承认与否,某些现象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某些观念可能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就此而言,今天讲清楚“什么是党性”的问题,真正地走进党性,把握它的实质,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走进党性并不容易。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似懂非懂?总觉得离对它的全面把握有一段距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性”不仅是一个政治学概念,还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政党的“精神”属性,是内在于政党组织实体中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套用马克思的话说,分析党性,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就像人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政党也是组织和党性的统一体,它既有能够看得见的组织架构,也有看不见的但确实存在着的党性属性。我们认识人,很容易看到人的身体,但要真地指出来人的精神在哪里,就没那么容易。认识政党也一样,看到政党的组织架构容易,你要指出来党性在哪里,也没那么容易。作为政党精神层面的东西,党性当然很重要,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政党也不能没有精神。人没有精神,只留下躯壳;政党没有党性,也就没有了使其维系下去的精气神,就只剩下了毫无力量、一击而溃的空架子。

党性是精神属性,不代表我们就没办法把握它。它是抽象的,但也是有具体所指的,它包含的意思是丰富的,但也是可以清晰界定的。在不同的场合,面向不同的主体,党性有不同的内涵。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献,可以发现它总是围绕三个主体而言:一个是哲学理论,一个是政党组织,一个是党员个体。从哲学的党性、政党的党性、党员的党性三个维度着手,厘清党性与人性、个性、阶级性、人民性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恰恰能够让我们系统地把握党性的深刻内涵,解答很多的思想困惑。

■党性理论必须面对我们真实的生活境况,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本身

真正地走进党性,我们还应该强调,党性是高大上的、崇高的,也是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党性属于政党,体现在党员个体身上,不能脱离于现实生活,不能离开物质利益。党性必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超越,必须是立足物质利益的升华。我们讲党性,要有真实性,要有可信度,不能只喊高大上的口号,不能空讲精神层面的崇高。不考虑党员干部的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就必然出现理论和现实脱节的问题。

我们要杜绝讲党性走向空对空、理论对理论、精神对精神、理想对理想。令人信服的党性理论,必须面对我们真实的生活境况,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本身,面对内心深处的观念困惑,不无端喊口号,不空讲大道理,不刻板谈理论,它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党性是什么》这本书是在这方面的尝试。(作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