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 执纪 问责
忠诚 干净 担当
仲夏时节,荷风送香。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徽风廉韵 梦践初心”实践团队奔赴黄山市多个古村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青年视角探徽廉脉络,以青春行动传清廉新风,在徽州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青春乐章。
古建探访寻廉迹:飞檐翘角藏风骨,石刻楹联话清廉
实践团队深入屯溪黎阳镇凤霞村、徽州区忠堂村等传统村落,在当地文化学者带领下开展古建廉洁元素专项调研。同学们手持记录本,拍摄、记录祠堂楹联、家训碑刻中的廉洁箴言,累计采集“忠孝廉节”“清白传家”等匾额影像资料百余幅。在虹光村百年祠堂内,队员们发现梁柱上精雕细琢的“荷花”“青竹”等象征清白的纹饰,通过专业导游解读,深入理解徽派建筑中“以物喻廉”的装饰智慧。
人物访谈听廉声:乡贤娓道祖辈训,廉泉清冽映初心
实践团队走访了7个自然村的20余位长者与文化传承人。在凤霞村,八十岁的程老先生轻抚祖传家训牌匾,郑重诵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时,队员们无不为之动容。村干部介绍,该村近年将廉洁家风写入村规民约,并创新性地融入民宿文化建设,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在忠堂村,村民们带领团队参观村史馆与千年廉泉,讲述“廉泉示清”的古老传说,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廉洁文化在乡土社会中的生生不息。
问卷调研探廉情:百份问卷汇民智,万户心声映廉情
实践团队在村落广场、田间地头采用分层抽样法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55份。调研显示:92%村民认可以家风建设促进乡村治理,78%青年愿意传承家族廉洁训诫,但同时也发现35岁以下群体对传统家训内容知晓度不足45%。团队据此提出“古今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等6条传播建议,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童心课堂育廉苗:拼图巧手识廉义,童声朗朗诵清风
在凤霞村文化活动中心,队员们开设“廉润童心”主题课堂。通过自制的廉洁故事拼图、动画短片和手抄报比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理解廉洁内涵。小学生婷婷在完成“包公断案”拼图后说:我要像包公一样公正!课堂还设置“家庭廉洁任务卡”,鼓励孩子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廉洁实践。这种“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模式获得村民一致好评。
青春返乡亲传廉:山水册页承古训,荷风阵阵送廉香
实践末期,队员们带着自主设计的徽风廉洁图册开展“送廉入户”行动。图册以徽派山水为衬,精选十个古村落廉洁文化介绍,配以实地拍摄的村居美景,成为广受村民欢迎的“廉洁名片”。在走访中,乡亲们不仅认真阅读图册,还主动分享自家家风故事,提出建设性意见。这种双向互动让廉洁文化传播真正实现了从“单向输送”到“双向滋养”的转变。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调研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带队教师表示:“同学们在探寻中强化文化自信,在传播中深化价值认同,这种双向赋能正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的青春力量。”队员吴航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当我们看见家训牌匾被轻轻擦拭,当老人紧握我们的手说‘要记住这些道理’,我才真正明白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徽州青山依旧,廉洁薪火相传。这支青春队伍用脚步丈量古村落的文化厚度,用真心感知廉洁文化的当代价值,让徽风廉韵在新时代的乡土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撰稿:方芳;摄影:万韬;责任编辑:王秋阳;审核:万志兵)